熙平五年秋
并州大地被一片肃杀,秋风如刀,天空阴沉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曹鲲亲率大军自钟山郡浩浩荡荡地杀入并州,在钟山郡兵分五路,朝着并州的各个郡县席卷而去。
并州刺史刘孝安与别驾陈术商议对策:“魏军兵强马壮,骁勇善战,势不可挡啊!”
陈术沉声道:“此必求救于晋王,方可解危。”
刘孝安深以为然,立刻修书一封,遣陈术快马加鞭赶往天门关,向晋王姬非求救。
陈术日夜兼程,终于来到了天门关。
他匆匆入军营,见到了姬非。
只见姬非神态疲惫,衣冠不整,头发凌乱地散落在肩头。
陈术赶忙上前,呈上书信,恭敬道:“今日晋王何故如此?”
姬非抬起头,看了陈术一眼,神情愁苦道:“我将死矣。”
陈术大惊:“晋王何出此言?”
姬非长叹一声:“吾久攻天门关不下,损兵折将,士气颓废,今曹鲲挥师南下,势如猛虎,吾心焦虑,夜不能寐啊!”
陈术心中一紧,赶忙进言:“今曹鲲进犯并州,虽然声势浩大,实则外强中干,晋王只要分兵北上,与我家刺史合兵一处,定能大败曹鲲,御敌于外!”
姬非苦笑道:“孤也想御敌于外,奈何心中恍惚,恐有不利。”
陈术不解道:“何来不利?”
姬非忧心忡忡道:“天门关战事胶着,瞬息万变,倘有差池,吾命休矣,汝回见刘使君,可言其故,倘有不如意,可来相投,孤必将扫榻相迎。”
陈术见姬非不肯发兵,心急如焚,却又无可奈何,只得星夜返回并州复命。
他将姬非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孝安。
刘孝安听后,大惊失色,拍案而起:“姬非见死不救,这可如何是好!”
部将韩超拱手道:“使君,魏王势大,难以抵挡,不如归降!”
刘孝安怒目圆睁,厉声道:“我刘氏一族,传承万载,以仁孝着称,可曹鲲残暴嗜杀,贪婪无度,背信弃义,声名狼藉,我刘氏一族岂能与他为伍!”
眼见刘孝安不愿归降,韩超只得说道:“若是不降,为今之计,唯有召集兵马,背水一战。”
刘孝安立刻命各郡县征召士卒,凡十四岁以上,五十岁以下男子皆被编入军中,随时准备上阵杀敌。
另一边,曹鲲亲率大军,兵临朔方郡治所望北县。
守城之人乃是刘孝安的妻弟,朔方郡守宋怀安。
这宋怀安生的肥头大耳,但却饱读诗书,是并州文采斐然的着名诗人。
他平日里吟诗作对,风雅至极,可此刻站在城头上,望着城下铺天盖地,杀气腾腾的魏军铁骑,吓得两腿发软,瑟瑟发抖。
望北城中虽有十万守军,可面对如此强大的军队,宋怀安心中止不住的恐惧。
他站在城头,满头大汗地对曹鲲喊话:“魏王何故来此?”
曹鲲站在战车之上,对着城头高声喝道:“城上的人听着!孤乃大乾司空曹鲲,奉皇帝旨意接管并州,征募勇士粮草,南下平叛,匡扶社稷,尔等身为大乾官吏,若是不遵圣旨,皆为乱臣贼子!”
“若是不想背上叛逆之罪,早早打开城门,弃暗投明,效力朝廷,倘若执迷不悟,城破之后,九族诛灭!”
曹鲲当然没有得到接管并州的圣旨,但他有南下平叛的圣旨,还有十二道金牌。